編輯

台北連宅,熱帶系家居的悠緩快活

攝影:江建勳

前言

採訪建築師連浩延的家之前,我對擅用水泥介質的設計者存有既定印象:崇尚理性、講究精準,作品亦如人一般簡練無贅,甚至散發出來的情緒也是不慍不悲不喜,一種克制的味道。

但讀了他年初出版的《舉重若輕》一書,僅翻過第一章就發現:竟從沒用這角度看待過水泥;更意外守著水泥材質的建築師,不單追求完成空間的「形」,還有試圖顯影一去不返時間之「意」的浪漫。

「很多材質例如貼皮、油漆,會讓剛完成的空間有搶眼的『新穎』效果,」連浩延回答為何幾十年來鍾情水泥介質:「但三五年之後,它們被使用而褪色、不再亮眼的感覺非常明顯,那種因時間帶來的衰退感會讓我覺得不堪吧。相形之下,漸變緩慢甚至無感的水泥,成了有穩定感的選擇。」


地點:台北市│房屋類型:大樓│屋齡:約29年│坪數:室內約34坪

格局:三房二廳一衛│成員:三人│裝潢費:約390萬元(不含家具)

設計師:連浩延/本晴設計│主要建材:清水混凝土、水泥灌漿、大理石地板


玄關沈重的銅鑼,曾是峇里島村莊用來報用餐時分的工具。

在原址住了二十多年,直到三、四年前才下定決心要改造全屋,除了大幅調整格局以適應孩子長大後不同空間需求,連浩延慣用的清水混凝土,也成為全屋主要介質。

雖有不少屋主因他應用水泥的創意、靈變慕名而來,自家人倒是第一次感受到「原來爸爸一直在做這個」。回想家裡完工、兒子們踏入家門的當下反應,連浩延笑說:「比較敏感的大兒子當下臉垮下來、好像要哭了,大概覺得看起來『破破的』,比如模板留下的孔印或空氣孔隙,想說:『這樣就算完工了嗎?』」

眼之所見總能慢慢適應,感受差異最大仍是更新後的格局,以及隨之而來的、順其自然成形的生活。

從前傳統格局如今大筆一畫分成兩半區,一是不見牆面隔絕的公共區,另一半則歸為寢室、衛浴的私領域。原有壁掛電視的客廳,入住後覺得那螢幕老是限制變動家具方向的彈性,索性弄來一幅畫布蓋住,從此全家人也順理成章接受不被電視綁架的生活。幾十年來的慣性,在全新格局脈絡下竟翻轉得如此灑脫。

取捨之下發現新生活最不需要的竟是電視,用畫蓋住就再沒現身使用過。

植物的「野」,擾動了水泥的「定」

在本晴設計多數作品中,室內常見一派清簡,好像屋主們也氣質相近,很少看到機能之外的綴飾線條,他自己也說,喜歡有用、但看不到或看不出,不高聲強調存在感的東西。

不過2013年去了一趟峇里島,在烏布區看見的熱帶叢林、部落居民起居用度之物,在他心裡引起新的漣漪。從前不曾種過東西的人,竟開始逛花市、買植栽,一盆盆搬回、一株株摸索植物沈默但存在的生長需求。

如今這座「水泥叢林」每座陽台以至客廳中央、浴室窗邊,都見葉片崢嶸簇擁的綠意。「這是大天使、鹿角蕨,那株他們稱作『筆筒樹』,不過很多植物我還是叫不出名字」在陽台旁隨興點名,連浩延說:「因為不愛時間帶來的衰敗感,我也不喜歡花開花謝那樣的不堪,所以除了少數蘭花,只種常綠植栽。」各株性喜的日光量、水量都不同,比如葉片形狀很「野」、深受他喜愛的蕨類,偏偏不耐熱,夏天坐東朝西的方位,太陽一曬久就曬傷要焦枯,得看狀況在陽台和室內窗邊交替掛放。

「所以從前看氣象預報評估要不要帶傘出門,現在是一早看天氣,評估要把蕨類擺出去還是收進窗內。」誰料得到一趟旅行會帶來這樣的改變?


平面圖。本晴設計提供

格局改造方向
  1. 打開公共區域隔間,除了廚房矮牆,其他動線全以可移動的家具、盆栽界定。
  2. 房門改以掛簾替代,僅以動線轉折來迴避直接穿透的視線。
  3. 退縮室內空間,還復從前的陽台、屋簷,種滿植栽作為最好的外隔熱和視線屏障。
  4. 除了主臥床頭藏在樑下的木作衣櫃,再也沒有任何固定不動的櫃體。
  5. 屋前光線好的位置讓作兩間孩子臥室,主臥退至屋後。

屋裡屋外都見植物,水果亦大量出現在各處,是點綴、也是隨手可得的零食。

習慣近30年的房子,改造後起居動線以至光線氣質都不同了。全屋壁面、新隔間均採清水混凝土灌漿,天花板是水泥粉光,地面鋪色澤近似水泥的大理石,方便清理也避免讓全屋色調顯得太沉。

回家後繼續工作、陪兒子們寫作業的角落。

喜歡物質沒有粉飾的樣子,連浩延採銅片訂製兩張寬大書桌,隨著日日使用觸摸、桌面日益光亮如鏡。

屋內沒幾座收納櫃,多數不常翻的書、鍋具或雜物均藏進灌鑄天花板上方,亦為清水模的RC結構。

除了早年陸續收藏的二手家具、部落飾品,受峇里島旅行的影響,注入新空間有滿屋綠意及低檯度的家具,一座熱帶叢林在高樓間定居。

連浩延認為這樣的家具高度不僅讓空間看來悠閒,坐著也舒適慵懶,為此甚至鋸短部分舊家具的腿腳,適應一室風景。

水泥灌鑄的上架,內部需從天花板預埋好鋼筋才穩固。

廚房選了色調與水泥相近的不鏽鋼,鍋碗飄盆就像植栽一逕隨興吊曬在窗邊枱面。

完工時,混凝土表面有上潑水劑。廚房非日日開火,所以牆面沒留什麼油漬。

不知多久前、曾在不知名村落裡使用的銅鐵錫器皿,如今在現代化不鏽鋼廚房裡,就著瓦斯爐火與現代鍋具一併維持日常,如此相遇也別有一番風情。

主臥室。

臥室由水泥牆體環繞,床頭安置在樑下的內嵌衣櫃,算是屋內少數木作項目,門片也選擇染灰實木以維持沉靜色調。植物的綠,成了唯一色彩。

特别的是,他家沒有窗簾。但為了遮陽與隱私,天花板埋了軌道走水泥板,遮不遮光就是非暗即亮的選擇。不過推開水泥窗板後,隔著玻璃逆著光、看窗台上如叢林的枝葉在高樓層風中搖曳,它們倒有幾分在水裡蕩漾的迷離感,穿透進來的綠色陽光也變涼爽了。

除了逛國內家具店,連浩延也喜歡從國外網站挖寶,屋內不少奇特部落飾品是他越洋標到的戰利品。臥室牆上木雕魚,他解釋說:「當地居民祭祀時要用這樣巨型的魚,捕不到時,他們就用實木刻一尾來替代。我喜歡這樣神韻俱足、但沒有太費力擬真的精雕細琢輪廓,如此用途轉換也很有趣。」

朝西的前陽台吊掛姿態隨興的鹿角蕨等蕨類,怕它們太熱或曬傷,天花板裝設噴霧澆水器。注重細微美感的連浩延在此選了能些許反光的霧面不鏽鋼,抬頭也能瞥見深深淺淺綠光,沒想到金屬也能用得這樣浪漫。

小孩房

 

兩間小孩房以玻璃牆隔間,空間感、前陽台採光可共享。至於矮櫃上吊在天花板的紫色布袋,不是練拳擊的沙包,而是兒子們的換季衣物,當季常用衣褲放在老件家具矮櫃或吊桿上,不需要占據整座牆的系統/木作櫃體收納。

浴室通常為了機能,會選擇與室內其他空間不同用材。連宅浴室乾溼區沒有分別,與屋內一樣用了灌鑄的清水混凝土牆、水泥粉光天花板及大理石鋪面,踏進像走進另個房間而已。

沐浴用品擺在老石臼上,因為通風而能保持乾燥。牆上吊掛的器具,有些沐浴時仍可派上用場,有些則只是裝飾收藏。有用無用,差別僅在念頭。

雖已入住三年,且用了我們多半認為「容易弄髒」的素材,例如混凝土,大理石洗手枱,但我所見這些材質即便在浴廁也沒什麼髒污,

猜想除了屋內通風、三面有日照之外,更攸關使用、清潔習慣。果然,連浩延笑說自己「花蠻多時間打掃的」,每日清晨運動返家後,大概會花一個小時打掃。洗手枱邊有條素色抹布(是的,連抹布顏色也不能馬虎),使用完順手擦乾枱面即能順手維持家的面貌。

前陽台踏入室內有塊加寬台階,鋪上竹蓆,是閱讀或午睡的秘境。

一間只有水泥環繞的屋子,乍看好似只有未定案的形殼,唯有設計者知道過程歷經多少斟酌與選擇,連浩延說:「我喜歡的設計和材料,都是在做的過程要琢磨許多細節,但完成後『船過水無痕』,在表象看不到刻意突顯什麼的痕跡。」

因為生活必定接替下去,時間自會留下什麼。

下一頁,屋主Q&A

屋主Q&A

Q:最滿意的設計?

  1. 重新改造灌注過的水泥天壁
  2. 退縮室內空間、還原的陽台景觀
  3. 格局,尤其是家具動線可彈性變動的公共區。

Q:有點後悔的設計?

  1. 陽台落地窗的門扇開口太小,因為植物須看狀況在室內外移動調整日曬量,或在颱風天躲入室內避風,礙於門寬無法選購大株盆栽,是當初設計時沒想到的(不知會培養出滿屋植栽啊!)
  2. 插座數量算得不夠多。當然要再鑿溝、新增插座、填補水泥也可以,但如此牆上勢必留有色差;用延長線也不那麼好看,算是美中不足之處。

Q:最難解的問題?

灌鑄清水模要掌握骨料成分、水分比、現場溫度…再怎麼精準還是只能掌控95%,剩下的5%是拆除模板後才知成敗。

除此之外,為了這不可逆、無法無痕修補的素材特性,很多細節必須事前計算規畫妥善,例如燈的位置、埋在天花板內的投射燈軌道…過程是辛苦的。

Q:家具 & 建材好物

  1. 喜歡水泥,無庸置疑
  2. 喜歡銅

下一頁,家具&建材哪裡買

家具&建材哪裡買

客廳

  • 地板:土耳其大理石
  • 部分老件家具或大型花器:達開國際購得。也有台灣原住民家具。
  • 收藏器具、飾品:陸續在旅行或透過國際拍賣網頁購得。
  • 銅面書桌:訂製品。

廚房

臥室

  • 遮陽窗板:水泥板,藉滑軌移動。
  • 矮櫃、小孩房床架,部分老件家具:達開國際。

浴室

  • 地面、洗手枱面:土耳其大理石
  • 浴缸:檜木澡桶
  • 黑色淋浴柱:購自網路,但對品質沒有很滿意,打算找機會換掉。

 

 

 

post.:

大家也看了這些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