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

如何判斷不能拆的隔間牆

(2015.06初版,2017.08新增二版,201801三版,2021年修改)

一般可以拆的牆為一般磚牆(有例外的,請見下方)或輕隔間牆。磚牆會看到紅磚(下圖左),輕隔間牆會看到前後的矽酸鈣板,且厚度約10公分而己(下圖右)。

   

但有些牆是不能拆的,其中陽台外推不能拆 的牆,請看這一篇,另還有結構牆如剪力牆,這種牆多厚達15公分以上,有時會在隔間牆的位置,但多在浴室四周,或管線間,所以管線間也不能移位;這兩種牆絕對不能打,裡頭的鋼筋也不能切斷,不然,整個建築就有危險。

不少網友問如何判斷剪力牆,我知,許多人都沒錢請結構技師再來家裡看,所以,我先跟幾位專家請教簡易的判斷方式,不過若有需要確認的,請務必請結構公會的專家協助。

第一位是「前置建築工作室」,這也是位我個人很佩服的人,很有想法,也能為屋主想,他的官網(按這裡)。底下是我與他的問與答。若大家在看的時候,覺得專業名詞的距離有點遙遠,請看中間標藍字的部分即可。

問:剪力牆與不能拆的RC牆有什麼判別的方法?拜託,教兩下(不能只教一下,我會看不懂)

答:應該要先解釋一下剪力牆與RC牆的區別。

剪力牆這個名詞是用該堵牆的結構作用來描述這堵牆,

RC牆這個名詞是用該堵牆的組成材料來描述這堵牆(姥姥註:RC是指鋼筋混凝土)

結構技師在分析結構時,為了因應結構中某個部分抗剪力的需求而設置剪力牆。通常結構技師會根據該剪力牆所需要的抗剪能力,來指定材料(RC或是鋼)以及尺寸和構造,最重要的是,完成後的牆必須達到結構所需要的抗剪力。

結構牆的判定方法

所以,剪力牆最重要的是達到設定的抗剪力(姥姥註:這個看不懂沒關係,可以跳過去,呵),至於材料,它可以是RC,也可以是鋼,也可以是磚,也可以是木板。像是二十幾年前的低樓層建物,很多是先砌磚牆再搭模板灌混凝土樑柱,這樣的做法可以確保磚牆與混凝土樑柱有足夠的結合力,在結構行為上是將磚牆視為結構的一部分,這樣的磚牆基本上就是某種承重牆或剪力牆,它也是不能拆的。

台灣現在多是RC建築,因此剪力牆也多以RC澆置。但不代表RC牆就一定是剪力牆。大部分的外牆用RC主要是為了維持防水的整體性,並沒有結構作用,結構技師在計算結構時,也不會把這些牆面計入結構。所以,理論上這些牆即使全打掉也不會有問題,因為結構設計上就已經設定光靠樑柱就夠了。

但是有些牆又有結構作用,也同樣是RC,如果厚度又是不厚也不薄的15公分,判定上其實很困難,最好還是找出當初的結構設計圖來看。如果沒有,我們盡量以最保守的方式判斷:

一  RC牆15公分以上(扣除沙漿粉刷層),有雙層鋼筋且鋼筋在4號(直徑12.7mm)以上,那就有可能是剪力牆。20公分以上(扣除沙漿粉刷層)的RC牆最好認定它一定是。 

二  RC牆15公分以上(扣除沙漿粉刷層),且建築物的所有樓層在該堵RC牆的位置上都有相同厚度和寬度的RC牆,也就是說這堵牆垂直貫通整個建築物,那它也有可能是剪力牆。

問:你說「20幾年前的磚牆灌混凝土,屬於結構」
1.這種磚牆是在那種透天厝型的房子嗎?一般屋齡在25年以上的4層公寓不會用到這種結構牆吧?

2.若多是透天厝型的房子在用,那這磚牆有可能是以「室內牆」的形式出現嗎?還是多是外牆?
答:Q1:我遇到的都是三層以下,但我不敢講四層樓的不會有,妳也知道,台灣人不是那麼遵守規範,然後還有加蓋的習慣。

Q2:雖然多是以外牆為主,但這種有結構作用的磚牆是很有可能同時作為室內牆的,真的不是很容易從外觀和位置判定。不過,如果這堵牆同一位置的下方樓層沒有牆的話,它就不是剪力牆或承重牆。剪力牆或承重牆基本上都是必須直接落到地基,與基礎相連接。

更保守簡易的判定:有鋼筋就不能拆

那除了從厚度來看以外,更保險一點的,拆牆時若看到水泥與鋼筋,而沒看到紅磚,就別敲了。敲牆時,最好請師傅先打深2、3公分左右,因為現在建商也知大家會亂打牆,所以通常(不保證每一個),會把鋼筋外包覆厚一點的水泥,打表層還不會傷到筋骨。

最近建案也常用輕質保麗龍水泥灌漿牆,只要內部沒有鋼筋,厚度在15公分以下的,也不是承重牆或剪力牆。

剪力牆不能開洞或開窗

也有網友問,可否在剪力牆開門?或原本有開窗的結構牆,能不能打掉變成落地窗?

答案是,都不能。若要變更剪力牆或開洞或鑽孔,都要重新向地方政府相關單位申請「變更使用執照」。

關於更多剪力牆說明,可看這裡

非結構牆開窗則可改成落地窗

有網友問,老公寓的外牆有開窗,想改成落地窗,可以嗎?

根據新北巿政府的回覆,若是一般公寓,外牆非結構牆,有開窗的是可以改成落地窗的。

 

   

(這是敲到RC牆的樣子,給大家看一下,右圖可以清楚的看到鋼筋,若該牆厚度在15cm以上,這時就千萬不能打牆了)

這是往下打約3公分,仍是水泥,沒看到磚,但有看到鋼筋的表面。姥姥攝


網友KAO補充:

有關所提到之(磚牆灌混凝土),其正確名稱應屬-加強磚造建築物。施工方式為先砌磚牆(磚牆之厚度與其樓層高度是有關係的),通常二樓以下之加強磚造建築物其磚牆厚度1b磚(厚度是23公分左右),加強磚造建築物普遍之特色為牆壁與柱子會相同厚度
其磚牆有結構作用,不應任意拆除喔!


網友房怡慧再補充:

現在已有不少建築的隔間牆以RC灌蓋,厚度也達15公分,甚至18公分(我家的隔間牆是18公分的RC),所以要分辨是否為剪刀牆,最好還是看看藍曬圖(大樓管委會通常備有一份存檔)或去建管科調出當初送審的建築圖。


(2017.08) 宋會員:下圖是建設公司提供的圖面,原希望將左上方浴廁拆除併入廚房空間,但不確定是否可行(哪條顏色線代表的牆可拆/不可拆)。後來建設公司的回覆是:水藍色部位是輕隔間可以拆,藍紫色斜線牆非結構牆也可以拆,但環繞浴廁空間,必須特別注意管線和防水問題。圖面中蘋果綠的線條是結構牆,不可拆。

Maggie Sung提供

姥姥補充:只有結構牆和管線間的牆不可以拆。

Dung-Tai:水藍色「輕隔間」可以權全拆除。藍色+斜線剖面線隔間牆不建議,會影響防水、表面建材(浴室、廚房)。


以上文章已改寫收錄至【這樣裝潢不後悔】(按這可連結博客來書本網頁),若覺得姥姥寫得還可以,希望大家買本回去好好研究,裡頭有更多的工法與圖解照片哦,姥姥在此先謝謝大家。


2017.12新增社團討論

張會員:

有一個關於大樓隔間牆牆面變更的管理問題,想請問各位前輩們。我們新大樓剛落成(中部地區),管委會也才剛剛成立,不過目前為了拆牆的事情僵持不下。

管委會主委認為若一切都要按照法規的話,曠日費時,且實務上不會有人這麼做,所以他主張只要裝修戶問過建商,這面牆能不能拆,然後他再簽名同意即可施工。

其他委員的主張是,需要提供結構技師證明的文件,或簽切結書,以表示有去問過建商設計師,才可以動工。

想了解實際上其他大樓管委會是如何處理呢?

Derek :現新大樓在設計時,有承重作用的牆,都不會設計在「隔間牆」上,因為使用者更動的機率大,所以都是規劃在外牆或電梯樓梯間,若隔間牆非為RC牆,則完全無結構作用。

可請建築師出圖標示有結構作用的牆為何處,非結構用牆,只要有取得合法的室裝許可,即可變更,而住宅的室裝許可,程序快很多。

許多管委會是一知半解,或是是非不分,要透過專業的背書,才不會大驚小怪,擾民誤事。

張會員:大樓的隔間牆都是RC牆,不過主委的意思裝修許可不需要,因為很麻煩,管委會同意即可。

Derek Wu:隔間牆還是分戶牆為RC?

張會員:整棟大樓都是RC,沒有輕隔間

Derek Wu:哇…下這麼重成本阿…不過一樣不是每道牆都有結構力,簡單說,有開窗開門的牆,未和樑柱結構相接的牆,基本上都沒有結構力,還是請建築師出圖,給大家一個依據。

裝修許可的確可視管委會的決定,看要不要辦,但依法六樓以上的集合住宅,某種程度的「裝修」就要辦理,我的意思是,若住戶有要變更隔間,且取得裝修許可,沒理由不讓人施工。

Rainwhy  絕大部分新建案的確都不會在室內隔間牆用結構牆,但仍有部分建案在某些內牆做RC結構牆,若已知是RC牆,最好還是小心應對。

大家也看了這些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