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

〔格局〕浴室3:淋浴間不要做門檻

淋浴間小目錄

(2015年初稿,2021年修改)

第一頁,不做門檻幾種替代方案

第二頁,地面高低差的泥作貼磚順序


在談浴缸或淋浴間的抉擇時,我曾說過寧可選浴缸。不過我知道,有很多男生只想淋浴而已,他們對泡澡一點興趣都沒有,還嫌熱,是的,我瞭解,男人對戰鬥澡的一種孺慕情愫(姥姥os.其實是不太瞭解的,還好小蹄現在是我這派的)

那好吧,做還是做,但是麻煩在清潔上考慮一下我們這些高級台傭的辛苦好嗎?姥姥特別想講的,是「不要再做門檻了」。淋浴間的濕度高,門檻旁的矽利康變色發霉卡污積水等問題一堆,還難清耶,所以婆婆媽媽們看過來,若只是想擋住水分不外流,有以下幾種做法。

一、墊出高低差

是降低一點淋浴間的地板,在「水泥打底時」去做高低差,就會有門檻的效果。

D26_0413-乾濕分離

葉怡蘭家的淋浴間,設計師李靜敏的作法也是不裝門檻,鋪地坪時墊出高低差,水不會溢到乾區。

高低差的高度

地板高底差:一般是約2~3公分。不過要小心,不能做太高,以免踢到,但高底差不能太小,水會容易溢出來。底下是網友Gina的經驗(如下圖),她家的高低差是1.3公分:

我家的狀況是, 以泥作做了高低差, 沒用矽利康收邊…. 落水孔是整排長型 60 公分的, 但因為是小坪數所以淋浴間也小, 高低差也不夠大, 又是長頭髮 QQ 沒有注意馬上清落水孔的話, 淋浴時就會淹水到外面唷 …

這裡姥姥解釋一下,落水孔是長60公分,「看起來」好像面積大洩水快,但實際上在落水孔內,還是一個10平方公分的落水頭,跟一般方型落水孔是一樣的洩水面積,並沒有加快洩水速度。

所以淋浴間太小或洩水不及時,水就易溢出門外。尤其是90X90公分以下的小淋浴間,地板積水空間不夠,建議高低差要2~3公分為宜。

另一個解決方法就是:加門檻(也包括用h型門檻),但若高度在4、5公分以上,進出時會下意識地提醒自已不要踢到,是有點心理負擔,有老人家者也會較不方便進出。而且還是會有門檻加矽利康的清潔問題。

二、做洩水帶

我比較傾向另兩種做法,一個是我在飯店中看過的,是設計成長型或口字的洩水帶

也就是在淋浴水龍頭的地方,設計一條「降低1公分寬10公分左右」的洩水帶,通常有幾種方式,一是水龍頭底下的長修,一是做成口字型一圈。這做法因為加大了容水的空間,可較不易溢水出來。

三、緩坡做法

集集設計的王鎮也熱心地提供另一種做法:若不做玻璃門者,可將門檻處做成緩坡,地坪建議選貼小尺寸的馬賽克磚,腳的踏感也會較舒適。

王鎮表示,利用地坪高低差(約3公分)作洩水坡,水會自然往落水頭流去,即可不做門檻,視覺上也美觀很多。即使水溢出,反正有玻璃淋浴門擋著,溢出的水也不會太多。

(設計師孫銘德也補充,緩坡式斜坡最好長15~20公分以上,高低差4-5公分以內走起來不會有高低感。)

高低差門檻處做法

很多會員會問,那高低差的門檻邊要如何做呢?有幾種方式

  1. 貼地磚+高低差1~3公分:用不鏽鋼收邊條收。
  2. 貼地磚+高低差1~2公分:可以不貼磚,地磚直接靠高位地板,高位地板貼磚,所以中間會有約不到1公分寬裸露;這裡也可上水泥防護劑,或用益膠泥加防水粉抹過。
  3. 貼地磚者+高低差的側邊有3公分,可以貼馬賽克磚(2公分)。
  4. 不貼磚:水泥打底做高低差,側邊裸露,泥作打底時在高低差的高位處,用可導角的刮刀,出來的陽角就可不刮腳。

以上這些方法都可行,不過雖然沒有用矽利康,陰角處還是會積黃黃的浴垢,還是要定期刷洗。

乾區洩水設計

另外一般乾濕區會各有洩水孔,若是這種採用高低差無門檻的設計,也可將乾區的洩水方向導入淋浴間。這樣即使水溢出去了,也會回流回來,再搭配乾燥機,馬桶乾區就容易維持乾燥。

落水頭:這個做法,可以參看這一篇文章

下一頁,不做門檻、利用高低差,那泥作、防水、貼磚的順序是?

做高低差,泥作、防水、貼磚的順序是?

另有蘇會員提問:請問浴室地板乾濕分離的高低差(3cm),正確工法是否應該在水泥沙漿打底時施作,若沒在此施作,防水工程後,貼磚時也可以補作嗎?師傅說說會在貼磚時才一併抓洩水波+高低差,但只有1cm左右,有補作的方式嗎?


孫銘德設計師說明:

  1. 浴室廚房的地板施工,多數師傅採用軟底工法, 所以洩水坡度與高低差會在水泥砂漿打底的時候去做調整, 所以不是補作的概念而是一起做的概念。
  2. 如果乾濕分離高低差要做3公分,我個人會建議採用硬底施工法, 但其實乾濕分離高低差,做1公分就可以,如此採用濕式施工法也沒問題。
  3. 演講的時候,我有提到浴室廁所最好做硬底施工,這樣防水層比較不易被破壞,不過費用會高一點。
  4. 還有,其實所有工法都應該在發包的時候講清楚,不然做一個流程問一個流程,對工程進度、品質都不是一個好現象。

軟底施工,高低差做約1cm

(換言之有些師傅的軟底工法也不完全是這樣):

  1. 1:3水泥沙漿打薄底+門檻作止水墩(只是為了整地讓地不會坑坑巴巴,好上彈泥。但這層底也不一定會完全鋪平)
  2. 上彈泥(防水)
  3. 防水層乾燥後,試水
  4. 軟底砂漿
    (砂漿整平同時整理出:洩水坡度、或預埋淋浴拉門門檻、截水溝凹槽、高低差)
  5. 軟底太軟,對於有太多或差異太大的高低差(例如1公分以上),有的師傅會作騷底或介於兩者之間的軟底。原因有點難解釋,簡單說,水泥的水性控制涉及完成度及時間成本,加上磚的尺寸也有影響,所以師傅有不同的選擇。
  6. 軟底砂漿完成後馬上進行貼磚
  7. 本色填縫通常就會當天直接填縫,其他顏色填縫會注意吸掉磚縫的本色泥漿,或等日後再填縫。

軟底能做好、小心不要破壞防水層也很好,不過我個人還是喜歡在地坪方面作硬底施工法,因為貼磚較不易膨拱

「洩水坡、高低差、水溝、門檻」浴室地坪的這些部位,若一開始選擇硬底施工,記得在A步驟,也就是水泥砂漿打粗底時先做好,像做樓梯一樣。等乾3~5天再做B步驟的防水彈泥,乾燥試水完成後,再等介面完全乾燥才直接貼面磚。

post.:

大家也看了這些文章